查询

弃本逐末

qì běn zhú mò
run after the less important things
“弃本逐末”的成语拼音为:qì běn zhú mò,注音:ㄑㄧˋ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基本解释: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例句: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了借钱给贾母治病,把自己珍藏的宝钗换给了贾母,体现了她在关键时刻弃本逐末的精神。
拼音 qì běn zhú mò
注音 ㄑㄧˋ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词性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英文 run after the less important thing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 《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例句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了借钱给贾母治病,把自己珍藏的宝钗换给了贾母,体现了她在关键时刻弃本逐末的精神。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弃本求末
下一个成语: 弃笔从戎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肤末支离肤浅琐碎。
  •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去本趋末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
  • 分寸之末比喻微少、细小。
  • 穷途末路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 本同末异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天末凉风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末节细行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 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去本就末指弃农经商。
  • 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 逐末弃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始末缘由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 繁文末节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封胡遏末比喻优秀子弟。
  • 逐末舍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强弩末矢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同“强弩之末”。
  • 强弩之末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 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 细枝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细小的树枝,策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 桑榆末景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同“桑榆暮景”。
  • 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 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 始末原由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 离本依末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 弃末反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 封胡羯末均为兄弟的小名:封指谢韶,胡指谢朗,羯指谢玄,末指谢川。后用以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 锥刀之末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 头上末下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雕虫末伎犹言雕虫小技。同“雕虫末技”。
  • 末大必折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弱本强末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 片长末技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同“片长薄技”。
  • 旁枝末节比喻不重要。
  •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凶终隙末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
  • 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雕虫末技犹言雕虫小技。亦作“雕虫末伎”。
  • 寻流逐末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叨陪末座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 岑楼齐末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 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细微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 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 弃明投暗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 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
  • 弃如敝屣敝:破烂的。屣:鞋。像扔破鞋一样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或抛弃。亦作“弃若敝屣”、“去如敝屣”、“如弃敝屣”。
  • 弃瑕取用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 弃道任术指统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术。
  • 弃逆归顺指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
  • 弃瑕忘过指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弃邪从正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弃之可惜扔掉它未免可惜。
  • 故旧不弃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 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 弃旧迎新丢弃旧人,迎接新人。指爱情不专一。
  • 弃瑕录用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 彼弃我取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 人弃我取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 弃伪从真丢弃虚伪而追从真理。
  • 弃易求难丢掉容易的而寻求困难的。
  • 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弃甲负弩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 匠门弃材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
  • 敝盖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
  • 弃车走林比喻临阵脱逃。
  • 弃过图新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 弃旧怜新怜:爱。多指男子抛弃旧宠,爱上新欢。
  • 弃琼拾砾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 弃文存质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 弃义倍信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倍,通“背”。
  • 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取长弃短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 弃好背盟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 前功皆弃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弃其馀鱼比喻节欲知足。
  •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 弃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样把它抛弃。比喻毫不可惜。
  • 弃智遗身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黄钟毁弃黄钟:黄铜铸的钟,我国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阴阳各六,黄钟为阳六律的第一律;毁:毁坏;弃:抛弃。比喻贤人遭受摈斥。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 弃短用长犹弃短就长。指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 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 弃情遗世犹言忘情脱俗。
  • 弃若敝屣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
  • 弃之度外指根本不放在心上。
  • 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 敝帷不弃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 弃公营私丢弃公益,谋求私利。
  • 弃甲投戈指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 收成弃败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 弃同即异①指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 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 弃书捐剑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 全功尽弃功:功效,功绩;弃:丢掉。全部功效都丧失干净。
  •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黄钟长弃比喻贤才不用。同“黄锺毁弃”。
  • 自弃自暴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 弃故揽新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 怜新弃旧怜:爱怜;弃:舍,抛。爱怜新的,抛掉旧的。多指喜爱新欢,冷落旧宠。
  • 遗簪弃舄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同“遗簪坠舄”。
  • 弃邪归正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 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弃笔从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 弃家荡产犹倾家荡产。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 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 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 捐忿弃瑕忿:怨恨。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
  • 遗珠弃璧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
  • 不弃草昧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迎新弃旧指离开旧夫,再嫁新君。
  • 逐近弃远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 含垢弃瑕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如弃敝屣丢掉无用的东西,一点也不可惜。
  • 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 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捐弃前嫌抛弃旧有的嫌隙。
  • 始乱终弃乱:淫乱,玩弄。先乱搞,后遗弃。指玩弄女性的恶劣行径。
  • 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