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是非得失

shì fēi dé shī
gain and loss
“是非得失”的成语拼音为:shì fēi dé shī,注音:ㄕˋ ㄈㄟ ㄉㄟˇ ㄕ,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基本解释: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例句:唐代杜牧的《秋夕》中有句:“闲门向山路,深迹度春秋。”意为无论得失,都要持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拼音 shì fēi dé shī
注音 ㄕˋ ㄈㄟ ㄉㄟˇ ㄕ
词性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英文 gain and los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出处 宋·朱熹《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不知所言,重念臣愚,素无史学,然于是非得失之故,实有善善恶恶之心。”
例句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有句:“闲门向山路,深迹度春秋。”意为无论得失,都要持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拭目以俟
下一个成语: 是非颠倒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 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谨毛失貌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 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 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 惊恐失色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 时不可失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 小己得失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 得失参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 万不失一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 惊惶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 争鸡失羊比喻贪小失大。
  • 交臂失之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
  • 贪小失大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 进退失图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 得不补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失张冒势冒冒失失的样子。
  •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大惊失色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 轻重失宜指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 惊皇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同“惊惶失措”。
  • 人财两失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
  • 亡魂失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
  • 泥名失实拘守空名,不求实际。
  •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 机难轻失指机会难得,稍纵即失。
  • 交臂相失犹言交臂失之。比喻遇到了机会而又当面错过。
  • 援鳖失龟比喻得不偿失。
  • 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 失魂丧魄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 忙中有失匆忙当中难免有失误。
  • 流移失所犹言流离失所。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 利害得失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 败绩失据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 惊愕失色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 为小失大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
  • 不失圭撮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 丢魂失魄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
  • 逞己失众逞:放任。指由着性子胡来会失去众人的支持。
  • 若有所失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 失魂丧胆形容极度恐慌。
  • 仿徨失措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 失惊打怪①形容大惊小怪。②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 得而复失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少条失教指没规矩,无教养。
  • 惜指失掌惜:吝惜。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比喻因小失大。
  •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 遵而不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 顾小失大因贪图小利而损失大利。
  • 如有所失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 机不可失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鸡虫得失象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 得不偿失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 失张失志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 得失成败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
  • 进退失据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 仓皇失措仓皇:匆忙,慌张。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 惊慌失色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 惊魂失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 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相形失色失色:失去光彩。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大大不如。
  • 不失时机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 顿足失色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 迷踪失路指迷失了道路。
  • 失惊倒怪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 失精落彩指没精打彩。
  • 忘恩失义忘掉他人对己的恩德,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 失之东隅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 怅然若失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 茫然若失茫然:失意的样子;若失:好像失去了东西。形容精神不集中,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
  • 进退失措指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同“进退无措”。
  • 进退失踞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同“进退无据”。
  • 进退失所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同“进退无所”。
  • 爽然自失形容茫无主见,无所适从。
  • 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 大失人望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 怅然自失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
  • 举措失当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惊惶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坐失机宜白白地失掉机会。
  • 怛然失色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徬徨失措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
  • 爱鹤失众比喻因小失大。
  • 张惶失措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 失魂荡魄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 千虑一失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 失时落势指时运不济。
  • 塞翁失马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 得失荣枯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 逐宕失返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
  • 流落失所流转沦落,没有安身的地方。
  • 俭存奢失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 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 佹得佹失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 相失交臂比喻机会错过。
  • 穷大失居形容多而不适用。
  •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 丧身失节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张徨失措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 失张失致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失马塞翁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 得马失马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失张失智举止失措、失神落魄的样子。
  •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 失诸交臂指当面错过机会。
  • 得失相半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 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 神龙失埶比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 记功忘失指记其功绩而略其小过。
  • 攻瑕指失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 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张慌失措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 掩口失声指忍不住笑出声来。
  •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 得不酬失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 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 纤介之失纤介:细微。很小的过失。
  • 百无一失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手足失措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 樵苏失爨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 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 不失毫厘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 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丧魂失魄失去了魂魄。形容非常惊慌或心神不宁的样子。
  • 哑然失笑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 魂亡魄失魂、魄:即迷信所说的灵魂。形容万分惊恐,不知所措;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 茫然自失茫然:失意的样子。形容心中迷惘,自感若有所失。
  • 悼心失图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 穷不失义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 恍然若失恍恍惚惚的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 相顾失色顾:看;失色:因惊恐而变了脸色。你看我,我看你,吓得脸色都变了。
  •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 坐失事机白白地失掉机会。
  • 不失黍絫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 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 旋得旋失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 引喻失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 遵而勿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 琴瑟失调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 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一无是处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 寸阴是惜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 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 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 触目皆是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 惟力是视指竭尽己力而为。
  • 百无是处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 百无一是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 不宁唯是宁:语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解铃还是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 马首是瞻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 听见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途途是道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唯邻是卜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 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惟利是趋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 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岂有是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同“岂有此理”。
  • 桥是桥,路是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 唯利是求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 惟利是逐指惟利是视。
  • 惟命是从犹言惟命是听。指绝对服从。
  •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 唯力是视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 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 比肩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没衷一是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 作如是观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 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 惟利是视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惟利是图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师心自是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独行其是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 唯利是视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
  • 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 惟利是命指惟利是图。
  • 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 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 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惟利是营指惟利是视。
  •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亦复如是复:又,再。也是这样。
  • 惟命是听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指绝对服从。
  • 吞舟是漏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