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共商国是

gòng shāng guó shì
discuss and decide on national policies
“共商国是”的成语拼音为:gòng shāng guó shì,注音:ㄍㄨㄥˋ ㄕㄤ ㄍㄨㄛˊ ㄕˋ,词性:动宾短语;作谓语、宾语,年代:现代成语,出处:是,基本解释: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例句:明代·钱大昕《黎阳肆志》:“先帝制度,悉以语于群臣,共商国是,虽有谏猛之言,常被采用。”
拼音 gòng shāng guó shì
注音 ㄍㄨㄥˋ ㄕㄤ ㄍㄨㄛˊ ㄕˋ
词性 动宾短语;作谓语、宾语
英文 discuss and decide on national policies
年代 现代成语
解释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出处
例句 明代·钱大昕《黎阳肆志》:“先帝制度,悉以语于群臣,共商国是,虽有谏猛之言,常被采用。”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共贯同条
下一个成语: 共挽鹿车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今是昔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同“今是昨非”。
  • 人非物是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 大是大非指带有原则性、根本性的是非问题。
  • 是非得失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 貌是情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 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
  • 貌是心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 人我是非是非:争执,纠纷。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和纠纷。
  • 公是公非公认的是非。
  • 是非只为多开口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老老实实,毫不含糊。
  •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 钉是钉,铆是铆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独是独非指不采纳众议,是与非自己说了算,独断专行。
  •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一无是处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 质非文是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 寸阴是惜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 是非颠倒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 是非自有公论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
  • 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 无间是非指不分别是非。
  • 面是背非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是是非非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 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 颠倒是非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 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 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 触目皆是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 惟力是视指竭尽己力而为。
  • 是非口舌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是古非今是:认为对;非:认为不对,不以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
  •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闲是闲非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
  • 招是惹非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 百无是处犹言一无是处。形容全都是错的,没有一点对的地方。
  • 百无一是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 言是人非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 不宁唯是宁:语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 解铃还是系铃人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 马首是瞻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 唯邻是卜指找住房应该选择邻居。
  • 是非曲直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 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 论列是非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 听见风就是雨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古是今非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 途途是道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 惹是生非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面是心非指表面上是一套,心底里又是一套,表里不一。
  • 唯命是从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惟利是趋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是非分明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 是非之心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 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 改是成非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 招是生非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 谁是谁非犹言谁对谁错。
  • 岂有是理哪有这个道理。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同“岂有此理”。
  • 惹是招非引起麻烦之事。
  • 桥是桥,路是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 说是弄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 唯利是求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同“唯利是视”。
  • 惟利是逐指惟利是视。
  • 随声是非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不是,自己也说不是。指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 惟命是从犹言惟命是听。指绝对服从。
  • 讲是说非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
  • 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 积非成是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 混淆是非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 招是搬非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 作如是观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 回头是岸佛家语,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痛改前非,就能登上“彼岸”,获得超度。后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有出路。
  • 说是道非评说是非。也指搬弄口舌。同“说是谈非”。
  • 唯力是视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
  • 比肩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 播弄是非挑拨是非。是非:纠纷,口舌。
  •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师心自是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招是揽非犹招是惹非。
  • 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没衷一是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 非昔是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 讨是寻非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 丁是丁,卯是卯某个钉子一定要安在相应的铆处,不能有差错。形容对事认真,毫不含糊。
  • 说是谈非①评说是非。②指搬弄口舌。
  • 似是而非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 惟利是视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惟利是图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独行其是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 唯利是视以利为着眼点。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
  • 自以为是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 惟利是命指惟利是图。
  • 惟利是求一心为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 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搬弄是非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 挑得篮里便是菜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
  • 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 唯命是听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 惟利是营指惟利是视。
  • 闲非闲是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同“闲是闲非”。
  • 亦复如是复:又,再。也是这样。
  • 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惟命是听叫做什么,就做什么。指绝对服从。
  • 吞舟是漏本指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风雨共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通共有无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 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
  • 同文共轨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 通无共有指互相接济;互通有无。同“通共有无”。
  • 人神共嫉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 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 同恶共济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同恶相济”。
  • 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 分甘共苦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 有目共见指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 有目共赏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 分形共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 众目共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 通忧共患共同承担忧患。
  • 同心共济指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亦作“同心协济”。
  • 生死与共同生共死,相依为命。形容情谊极深重。
  • 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 合衷共济犹言同心协力。
  • 首尾共济济:帮助;救济。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 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有目共睹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 松萝共倚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 同胞共气喻指亲兄弟。
  • 同生死,共存亡一同生,一同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 同文共规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 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 同甘共苦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 牛骥共牢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 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 甘苦与共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 共为唇齿比喻互相辅助。
  • 同声共气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 同条共贯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 连枝共冢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 同休共戚①指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亦作“同休等戚”。
  • 人神共愤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 众目共睹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 奇文共赏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 同床共枕指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 不共戴天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 众所共知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 同源共流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 同舟共命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 鹿车共挽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 共贯同条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 共枝别干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 共挽鹿车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 同心共胆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