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张本继末

zhāng běn jì mò
Zhang benjimo
“张本继末”的成语拼音为:zhāng běn jì mò,注音:ㄓㄤ ㄅㄣˇ ㄐㄧˋ ㄇㄛ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基本解释: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例句:《东汉·张衡》:“人身举重,抱1斤之木立,蹲以踊跃,能若华斗;其否则,继终本末。”
拼音 zhāng běn jì mò
注音 ㄓㄤ ㄅㄣˇ ㄐㄧˋ ㄇㄛ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Zhang benjimo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出处 《宋书·礼志一》:“[《左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例句 《东汉·张衡》:“人身举重,抱1斤之木立,蹲以踊跃,能若华斗;其否则,继终本末。”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湛湛青天
下一个成语: 张唇植髭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肤末支离肤浅琐碎。
  •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去本趋末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
  • 分寸之末比喻微少、细小。
  • 穷途末路穷途:处境困窘。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 本同末异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天末凉风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末节细行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 末学肤受指学问没有从根本上下功夫,只学到一点皮毛。
  •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末路之难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去本就末指弃农经商。
  • 逐末弃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诠才末学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秋豪之末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同“秋毫之末”。
  • 始末缘由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 繁文末节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封胡遏末比喻优秀子弟。
  • 逐末舍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强弩末矢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同“强弩之末”。
  • 强弩之末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 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 细枝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细小的树枝,策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 桑榆末景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同“桑榆暮景”。
  • 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 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 始末原由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 离本依末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 弃末反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 封胡羯末均为兄弟的小名:封指谢韶,胡指谢朗,羯指谢玄,末指谢川。后用以称美兄弟子侄之辞。
  •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锥刀之末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 头上末下第一次,初次。也指从上到下,从头到尾。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旁枝末节比喻不重要。
  • 雕虫末伎犹言雕虫小技。同“雕虫末技”。
  • 末大必折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弱本强末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 片长末技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同“片长薄技”。
  • 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豪末不掇,将成斧柯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凶终隙末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
  • 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雕虫末技犹言雕虫小技。亦作“雕虫末伎”。
  • 寻流逐末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叨陪末座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 岑楼齐末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 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细微末节末节:小事情,小节。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小问题。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改而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同“改弦更张”。
  • 气焰嚣张嚣张:猖狂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 狞髯张目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 大肆铺张为了形式上的好看,不顾一切地过分讲究排场。
  • 箭拔弩张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 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 假虎张威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虚张声势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 八面张罗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失张冒势冒冒失失的样子。
  • 诪张变眩犹言诪张为幻。诪张:欺诳。以欺骗迷惑别人。
  • 饭来张口指吃现成饭。形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大张挞伐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 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 大事铺张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 一张一弛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张公吃酒李公颠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 张嘴挢舌犹张口结舌。
  • 大张旗鼓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
  • 一弛一张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现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同“一张一弛”。
  • 张脉偾兴血管膨胀,青脉突起。张,通“胀”。后以指因冲动而举措失宜。
  • 张袂成帷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 见雀张罗比喻设圈套诱骗。
  • 铺张浪费铺张:讲究排场。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 铺张扬厉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 改张易调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 狼突鸱张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 东张西张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 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 张三李四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张牙舞爪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 烟炎张天烟火遮满天空。炎:同焰。
  • 助我张目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懒惰成性。
  • 东张西望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 熟魏生张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 目瞪口张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同“目瞪口呆”。
  • 弩张剑拔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
  • 张大其词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 失张失志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指李推张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 张敞画眉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 狼顾鸱张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 大张其词张:宣扬。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 大张声势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 门可张罗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同“门可罗雀”。
  • 做张做势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 张唇植髭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 神色张皇张皇:惊慌,慌张。指在紧急的情况下,神气和面色紧张惊慌,失去常态。同“神色仓皇”。
  • 五角六张角、张:星宿名。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
  • 狐假鸱张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 急张拘诸形容局促不安、紧张慌乱的样子。
  • 东张西觑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张大其事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 张皇其事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张惶失措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 张口结舌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 张眼露睛指瞪着眼睛说瞎话。
  • 鸱张鼠伏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 改弦易张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 火伞高张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 改柱张弦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 扬厉铺张夸大渲染。
  • 侜张为幻侜张:欺骗作伪。用欺骗迷惑人。
  • 诪张为幻诪张:欺诳。以欺骗迷惑别人。
  • 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 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 张徨失措慌乱失常,不知所措。同“张皇失措”。
  • 失张失致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张口掉舌指发表言论。
  • 张眉努目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比喻粗犷浅露。
  • 张眉努眼扬起眉毛,瞪着眼睛。指善于作态。
  • 张眉张眼惊惶不安的样子。
  • 失张失智举止失措、失神落魄的样子。
  • 张王李赵四者皆最常见的姓,连用泛指一般人。
  • 鸱张鱼烂比喻外表嚣张,内则溃烂而自行覆灭。
  •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 嚣张一时指恶势力在短时间内喧闹一起。
  • 剑拔弩张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 生张熟魏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 舞爪张牙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 做张做致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 做张做智犹言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 张慌失措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 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 张甲李乙犹言张三李四。
  • 张良借箸张良:西汉时刘邦的谋臣。箸:筷子。张良借(刘邦的)筷子为他筹画指点。比喻出谋划策。
  • 张大其辞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
  • 张灯结采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同“张灯结彩”。
  •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 张王赵李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 鸱张门户树立门户,标榜门庭。
  • 七张八嘴形容人多语杂。同“七嘴八张”。
  • 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 鸱张蚁聚喻指如鸱嚣张,如蚁聚集。
  • 顺风张帆比喻趁着有利的情势行事。同“顺风使帆”。
  •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 纲挈目张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 讲文张字指讲求文字工丽并张大其词。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