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言扬行举

yán yáng xíng jǔ
To use words and deeds
“言扬行举”的成语拼音为:yán yáng xíng jǔ,注音:ㄧㄢˊ ㄧㄤˊ ㄒㄧㄥˊ ㄐㄩˇ,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年代:古代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基本解释: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例句:南朝·梁·萧统《与任昉综曹起表》:“请试详范云让携两司之纪请行举五确之事,申爽之一字,直指其心。”
拼音 yán yáng xíng jǔ
注音 ㄧㄢˊ ㄧㄤˊ ㄒㄧㄥˊ ㄐㄩˇ
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英文 To use words and deed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 《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例句 南朝·梁·萧统《与任昉综曹起表》:“请试详范云让携两司之纪请行举五确之事,申爽之一字,直指其心。”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言行一致
下一个成语: 言犹在耳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一举一动指人的每一个动作。
  • 百堕俱举堕:荒废;废弃。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人存政举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 不识抬举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 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 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 一举万里比喻前程远大。同“一举千里”。
  • 举世闻名举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 举例发凡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 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举止自若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 高蹈远举意为隐居避世。
  • 百举百全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不可胜举指无法一一枚举,极言其多。
  • 褎然举首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 百废具举指许多被废置的事业都等着兴办。同“百废俱举”。
  • 轻举绝俗犹言避世隐居。
  • 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 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举国若狂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 举国一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 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 风举云飞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 时诎举赢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同“时绌举赢”。
  •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 按兵不举犹按兵不动。
  • 轻徙鸟举轻于去留,像鸟飞那样容易。
  • 一举两全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举手加额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 龙举云兴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 画眉举案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 成败在此一举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举鼎拔山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 举贤使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 百废待举废:被废置的事情;待:等待;举:兴办。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不可枚举枚:个。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
  • 一举手之劳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 举目千里放眼远眺,可以见到很远之处。形容视野广阔辽远。
  • 举世皆知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举无遗策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举止娴雅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时绌举盈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 轻举远游指避世隐居。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知情不举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 举要删芜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 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 风举云摇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 管窥筐举比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 龙兴凤举比喻王者兴起。
  • 百废咸举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百举百捷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 以党举官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 举步生风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 举鼎绝膑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道不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 举棋若定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 举善荐贤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举世混浊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举世无敌世界上没有能胜得过的。
  • 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举手之劳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兔死凫举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 举一废百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 举止不凡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不遑枚举犹不胜枚举。
  • 齐眉举案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举案齐眉”。
  • 高飞远举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 包举宇内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 飙举电至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 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毛举缕析毛举:琐碎列举。缕: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析:详细地分析。琐细列举,详细地剖析。
  • 毛举细故毛:琐碎;细故:小事。指烦琐地列举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
  • 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 举不胜举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
  • 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
  • 举手相庆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 举贤任能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 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 举止失措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百凡待举无数事情都等待兴办。
  • 祁奚举午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 高举深藏指避世隐居。
  • 高举远蹈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多此一举举:行动。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 举措失当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兔起凫举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 举枉措直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 举直错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举止大方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百端待举面端:百种;举:举办。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百废俱举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
  • 祁奚之举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 束缊举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 举案齐眉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 龙举云属比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同“龙兴云属”。
  • 时绌举赢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 提纲举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同“提纲挈领”。
  • 飙发电举形容声势迅猛。
  • 轩然霞举轩然:高高的样子。象云霞高高飘举。形容人俊美潇洒。
  • 众擎易举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 延颈举踵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 毛举细务毛举:琐碎列举;细务:小事。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 举措不当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同“不苟言笑”。
  • 妄言妄听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 言行若一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 发言盈庭盈:满。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 不知所言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 变色之言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 口出狂言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 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 闭口无言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 一言千金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 出言吐语犹言谈吐。指说话。
  • 隐忍不言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 言听事行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 毫不讳言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 王顾左右而言他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 哑口无言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 有言在先有话说在头里。指事先打了招呼。
  • 沉密寡言犹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 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 金口御言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 言无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 一言半句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以言举人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 极而言之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 大辩不言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 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多言多语指不该说而说。
  • 德容言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闭口不言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 口无择言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 讹言惑众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 金石良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 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目动言肆指神色不安,语调失常。
  •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 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 币重言甘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 三复斯言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 惨不忍言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情见乎言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同“情见乎辞”。
  • 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 甘言厚礼甜美的言辞,厚重的礼品。亦作“甘言厚币”。
  •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美言不信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 成一家言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一言堂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 疾言遽色疾:快,急速;遽:仓猝,急。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千里结言指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 狂瞽之言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 偏听偏言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逆耳良言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言从计纳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知无不言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 闳言高论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行动。
  • 下笔千言千言:长篇大论。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
  • 疾言怒色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人言可畏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 口出大言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 沉厚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 临别赠言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 静言庸违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 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 出言不逊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杯酒言欢相聚饮酒,欢快地交谈。
  • 造言捏词捏造虚假的言词。
  • 言谈举止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金石之言象黄金宝石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 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 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 闳言崇议指博大高远的议论。
  • 一言两语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 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 一言中的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 乱语胡言指胡说;瞎扯。
  • 疾言倨色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 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 托之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交浅言深交:交情,友谊。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 不恤人言不管别人的议论。表示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 沉重寡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行浊言清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不可胜言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 徒讬空言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同“徒托空言”。
  • 妙不可言妙:美妙。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
  • 轻言肆口指说话轻率、放肆。
  • 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 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
  • 言近指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 言论风生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杜绝言路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意在言外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 苦不可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金玉之言金玉:黄金和美玉。象黄金美玉那样珍贵的话语。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 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
  • 一言丧邦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 酒后失言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 直言取祸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
  • 人微言贱犹言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人微言轻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淫言狎语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同“淫言媟语”。
  • 流言风语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 人言藉藉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 沉默寡言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 不以人废言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 肆言詈辱肆:任意妄为,放肆。詈:骂。辱:侮辱。毫无畏惧地侮辱谩骂。
  • 多言数穷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时。
  •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轻言寡信指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
  • 言来语去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黑言诳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 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 巧言利口巧妙的言辞,锋利的口辩。
  • 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 自食其言指说了话不算数。
  • 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中冓之言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 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 直言勿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满纸空言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顿口无言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
  • 行不副言指言行不一。
  • 人言籍籍指人们议论纷纷。
  • 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落花无言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
  • 秘而不言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同“秘而不露”。
  • 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
  • 仗义执言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 多言或中或:有的。中:正好对上。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 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造、革新。
  • 要而言之要:简要。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 诡言浮说指虚假不实的话。
  •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出言吐词犹言谈吐。指说话。
  • 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出言吐气犹言谈吐。指说话。
  •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 小小不言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 冷言热语犹冷言冷语。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 举止言谈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一言半辞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 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言之有故所说的话有根据。同“言之成理”。
  •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退有后言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 有口难言言:说。虽然有嘴,但话难以说出口。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
  • 询事考言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 绳墨之言可以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 疾言厉气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 疾言厉色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 难言之隐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 款语温言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 广开言路广:扩大;言路:进言的道路。指尽量给下面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 淫言媟语轻狎的言词;淫秽猥亵的言词。
  •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 流言飞文犹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 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 乐不可言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 拭面容言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陈言肤词指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 言必有据言:说话;据:依据。说话一定要有根据。
  • 要言妙道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妙言要道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 无可讳言讳言:不敢说或不愿说。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言听行从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言行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 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
  •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作言造语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 言语路绝犹言言语道断。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言者不知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
  • 日试万言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
  • 言之无物指文章或言论空空洞洞,没有实际内容。
  •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 直口无言犹言哑口无言。
  •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 课语讹言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 软语温言温和的话语。
  •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 托诸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讷口少言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 腹饱万言指学识渊博。
  • 流言混话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
  •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遣言措意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 缄口无言缄口: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 靖言庸违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
  •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 无庸讳言没有什么不可以直说的。指可以坦率地说。
  • 逆耳之言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沉重少言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 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
  • 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 言不由中指心口不一致。同“言不由衷”。
  • 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危言逆耳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 涎言涎语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
  •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 言发祸随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 言芳行洁指言行高洁。
  • 言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 言是人非指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
  • 贵不可言旧时多用以称人贵有帝王、母后之相。此话不能直言,故婉称之。
  • 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 言听计用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 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言行不符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 杜口绝言犹言杜口无言。
  • 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
  • 言语道断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言之过甚话说得太过头了。
  • 万语千言许许多多的话语。
  • 木讷寡言木讷:质朴而不善辞令。质朴而不善于说话。
  • 以言取人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
  • 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 伤言扎语方言。指说讽刺话。
  • 直言贾祸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
  • 敦默寡言稳重而少言语。
  • 前言不搭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能言快语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
  • 流言惑众流言:无根据的话。指制造谣言以欺骗、迷惑群众。
  • 食言而肥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 缄口不言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 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博闻辩言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正色直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 沉毅寡言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涩于言论形容说话迟钝。
  • 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
  • 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
  • 药石之言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
  • 不可言宣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言出祸从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
  • 危言覈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 言颠语倒说话颠三倒四。
  • 言多必失话说多了一定有失误。
  • 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言而不信说话不讲信用。
  • 言和意顺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 言简意少简:简练。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 造言生事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
  • 以人废言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 由衷之言衷:内心。出自内心的话。
  •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微言大谊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同“微言大义”。
  • 三言两句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 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 冷言冷语冷:意含讥讽。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言笑自如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媒妁之言媒妁:说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绍。
  • 言行相悖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五言长城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言之不预没有预先说明。
  • 殊言别语指方言土语。
  • 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同“甜言软语”。
  • 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 言之有物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 言之有序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 坐树不言指功高而不自矜。
  • 以言为讳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统治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 扪虱而言扪: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谈话。形容不拘细节,随便谈话。亦作“扪虱而谈”、“扪虱倾谈”。
  •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 詹言曲说烦琐、片面的言论。
  • 直言正谏指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
  •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西邻责言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能言善辩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
  • 胡言乱道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沉静寡言性格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 不言而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无言可对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 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 析言破律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 靖言庸回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同“靖言庸违”。
  • 仁言利博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仁言利溥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 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 尖言冷语指言语尖刻。
  • 矫言伪行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 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 闲言赘语无关紧要的话;多余的话。
  • 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 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 德言工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 德言工容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不可言传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 危言高论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 言出祸随话一出口,祸患随之而来。同“言出祸从”。
  • 危言竦论使人感到惊恐或震动的言论。
  • 轻言软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同“轻言细语”。
  • 烦言碎辞形容文词杂乱、琐碎。
  • 言归于好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 顾而言他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 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言近旨远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 话言话语犹谈话。
  • 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 言听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 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耻言人过以议论别人的过错为可耻。
  • 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 杜口无言闭住嘴巴,不出一言。
  • 敢怒敢言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
  • 敢怨而不敢言内心怨恨但不敢说出来。
  • 言语妙天下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 甜言美语指说好听的话。也指好言好语。
  • 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 言中事隐指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
  • 以言徇物用违心的话语附和别人。
  • 直言切谏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同“直言极谏”。
  • 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 训格之言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 顿腹之言犹言肺腑之言。
  • 庸言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 能言快说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
  •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谭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 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放言高论指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 诗以言志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 静言令色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
  • 笃论高言确切高明的言论。
  • 规言矩步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 闲言长语议人长短的唠叨话。
  •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闲言泼语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 言不二价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同“言无二价”。
  • 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 瞽言妄举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
  •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 徒托空言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言多伤倖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 出言无状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言归正传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 言过其实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 言清行浊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言三语四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 言十妄九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 罕言寡语罕、寡:少。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 言听谋决指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 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
  • 言无伦次语言杂乱无章。
  •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默默无言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智小言大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 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 溢美之言过分夸奖的话。
  • 言约旨远言辞简练,含意深远。
  • 言者弗知指多言多语的人缺乏智能。同“言者不知”。
  • 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
  • 肤受之言肤:肤浅;受:感受。指肤浅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论。也指不切合实际的言辞。
  •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 言重九鼎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 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 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
  • 詀言詀语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 直言不讳讳:避忌,隐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 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 托于空言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流言飞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同“流言蜚语”。
  • 胡言汉语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在官言官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创意造言犹立意遣词。
  • 放言遣辞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 语言无味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 闲言淡语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 言气卑弱说话的态度谦虚温顺。
  • 三夫之言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 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 言不达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 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同“言不达意”。
  • 言不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 瞽言萏议萏议:草野之人的议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千语万言形容说得话很多。同“千言万语”。
  •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 言从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 无稽之言没有根据、无从查证的话。
  • 言方行圆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 言谈林薮林薮: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指关于谈论的人。
  • 恶言詈辞中伤辱骂的言辞。
  • 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言外之味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 啧有烦言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报怨责备。
  • 言无不尽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 巧言偏辞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 巧语花言指一味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今多指虚伪而动听的话。
  • 言行相副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言犹在耳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 恬言柔舌犹言甜言蜜语。
  •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 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
  • 坐树无言指功高而不自矜。
  • 直言极谏①谓以正直的言论谏诤。古时多用于臣下对君主。②直言极谏科的省称。
  • 直言无隐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
  • 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
  • 直言正论正直公道的言论。
  • 嘉言善状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
  •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能言巧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 片言只字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昌言无忌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 正言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少言寡语指平时说话不多。
  •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 闲言闲语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 千言万说犹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 不可言状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言高语低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 言简意该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 言简意深言辞简练,含意深刻。
  • 言近意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同“言近旨远”。
  • 言类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
  • 言人人殊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 同日而言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 言行相诡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 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 溢言虚美过甚其辞、不符合实际地称美。
  •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 坐言起行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 忠言逆耳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 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片言一字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 片言折狱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 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
  • 正言厉颜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 危言核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
  • 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 言归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同“言归于好”。
  •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指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 溢于言外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 直言无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妖言惑众妖言:迷惑人的邪说。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 位卑言高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勿谓言之不预也勿谓:不要说;预:预先。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 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淫言诐行指不正当的言行。
  • 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 躁言丑句丑恶的言辞。躁,通“臊”。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