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观过知仁

guān guò zhī rén
understand a man by his faults
“观过知仁”的成语拼音为:guān guò zhī rén,注音:ㄍㄨㄢ ㄍㄨㄛˋ ㄓ ㄖㄣˊ,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指从过错看为人,年代:古代成语,出处:《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基本解释: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例句:~,斯亦可矣。(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七》)
拼音 guān guò zhī rén
注音 ㄍㄨㄢ ㄍㄨㄛˋ ㄓ ㄖㄣˊ
词性 连动式;作谓语;指从过错看为人
英文 understand a man by his faults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 《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例句 ~,斯亦可矣。(明·李贽《初潭集·君臣七》)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下一个成语: 鳏寡孤独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 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 宽仁大度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 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蔼然仁者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 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求仁得仁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 残暴不仁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 义浆仁粟旧指施舍贫民的食物。
  • 麻痹不仁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 假仁假义伪装仁慈善良。
  • 仁人君子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 麻痺不仁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情。
  • 施仁布德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亦作“施恩布德”。
  • 取义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 仁心仁闻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 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假仁假意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 仁柔寡断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 仁言利博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 仁义之兵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 法外施仁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 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
  • 履仁蹈义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 妇人之仁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 奉扬仁风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
  • 积德累仁积累功德与仁义。
  • 仁浆义粟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 仁心仁术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 仁言利溥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 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 仁者能仁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 见智见仁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深仁厚泽指深厚的仁爱和恩惠。
  • 仁民爱物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为仁不富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参见“为富不仁”。
  • 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求生害仁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 仁义君子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 为富不仁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 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沐仁浴义指受仁义的熏陶。
  • 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
  • 含仁怀义指有仁义之德。
  • 槌仁提义指抛弃仁义。
  •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亲仁善邻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
  • 仁人义士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迟徊观望犹言迟疑观望。
  • 迟疑观望指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 侈人观听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 悲观厌世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 迟回观望犹言迟疑观望。
  • 观化听风指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 冷眼旁观冷眼:冷静或冷漠的眼光。指不参与其事,站在一旁看事情的发展。
  • 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 水月观音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
  • 从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 观形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同“观貌察色”。
  • 观机而作等待时机然后行动。同“观机而动”。
  •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 迁延观望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
  • 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 以观后效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 大有可观指很值得看,很值得重视。
  • 炳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观隅反三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 观者如云观看的人就象行云一样密集。形容围看的人非常多。
  • 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 旁观者清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 粲然可观粲然:鲜明的样子。形容事物色彩鲜明。指成绩卓著,达到很高的水平。
  • 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观场矮人指见识浅鄙者。
  • 明若观火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比量齐观指同等看待。
  • 烧犀观火比喻洞察事物。
  • 公听并观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
  • 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 观眉说眼比喻挑眼,说闲话。
  • 观者成堵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借镜观形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 观者如市形容观看的人多。
  • 燎若观火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 静观默察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 游目骋观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 返观内视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 岩居川观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超然世外。
  • 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 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 观者如堵堵:墙壁。观看的人象一堵墙一样。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 傍观者清傍:同“旁”。旁观者:在一旁观看的人。同一事物,在一旁观看的人比当事者看得全面、清楚。常与“当局者迷”连用。亦作“旁观者清”。
  • 东观西望观:看;望:向远处看。形容四处观望,察看动静。
  •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东观续史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观者云集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 燎如观火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样。
  •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雄伟壮观气势伟大美丽。
  • 返观内照原为佛教语。指用佛性对照检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 凭轼旁观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 观今宜鉴古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 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
  •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 齐量等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等量齐观”。
  • 掌上观文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 洋洋大观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 观机而动时:时机。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傍观冷眼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瞧着。
  •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观者如织织:编织的衣物。观众像编织起来的衣物一样密。形容观看的人非常多。
  • 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 洞如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 坐观成败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 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 兴观群怨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 观风察俗指观察国风民俗。
  • 观者如垛形容观看人数众多。同“观者如堵”。
  • 束手旁观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加过问。
  • 东观之殃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 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 作如是观如是:如此,这样;观:看,看法。抱这样的看法。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 仰观俯察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
  • 观貌察色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 探观止矣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东望西观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同“东张西望”。
  • 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 叹观止矣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炳如观火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镜里观花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 观衅伺隙衅、隙:破绽、漏洞。探察对方的破绽、漏洞,以待时机。
  • 矮子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侏儒观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 矮人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