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恶直丑正

è zhí chǒu zhèng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
“恶直丑正”的成语拼音为:è zhí chǒu zhèng,注音:ㄨˋ ㄓˊ ㄔㄡˇ ㄓㄥ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基本解释: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例句: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不知是方壶能直恶,黄袍能直丑正?”
拼音 è zhí chǒu zhèng
注音 ㄨˋ ㄓˊ ㄔㄡˇ ㄓㄥˋ
词性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To be honest and uprigh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使奸邪者改恶从善。亦指嫉害正直的人。
出处 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迁徐州刺吏,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例句 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不知是方壶能直恶,黄袍能直丑正?”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恶语中伤
下一个成语: 恶作剧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归正邱首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 必也正名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 归正首丘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 明正典刑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 枉己正人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挢抂过正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 明堂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 大中至正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 归正守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不当不正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 辞严气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 归正首邱指死后归葬于故乡。同“归正首丘”。
  • 弃邪从正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 党邪陷正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 去邪归正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 扶正黜邪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 正法眼藏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亦借
  • 矫邪归正矫邪:纠正邪恶、邪念;归正:归于正路。改正错误,走上正道。
  •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 正经八百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 谲而不正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 就正有道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 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 辞严谊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 正心诚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 公正廉明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 正中己怀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 堂皇正大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持正不阿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 名正言顺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 正气凛然正气:刚正之气。凛然:可敬畏的样子。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 正容亢色谓神色严肃。
  • 明公正义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危言正色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 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 心术不正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 寿终正寝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 作古正经犹言一本正经。
  • 蒙以养正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辞严意正言辞严厉,义理正大。同“辞严义正”。
  • 方正不阿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不务正业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 公明正大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 公正廉洁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 纯正无邪邪:不正当。纯洁真挚,没有一点邪念。
  • 明公正气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清源正本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 平头正脸相貌端正或姿容千篇一律。
  • 秉正无私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 匡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正儿巴经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真正的;确实的。亦作“正儿八经”。亦作“正二八摆”。
  •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 禁暴正乱禁:制止。正:纠正。抑制强暴势力,治理混乱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乱。亦作“禁暴止乱”、“禁暴诛乱”、“禁乱除暴”、“救乱除暴”、“拨乱诛暴”、“止暴
  • 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 党邪丑正犹言党邪陷正。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安宅正路比喻仁义。指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 扶正祛邪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 名正理顺指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 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同“正大堂煌”。
  • 正冠李下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挢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 正中下怀正合自己的心意。
  • 改邪归正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
  • 明婚正配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 奉公正己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反正还淳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 回邪入正犹言改邪归正。
  • 诚心正意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 量凿正枘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 拨乱反正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 义正词严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正身率下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正声雅音纯正优雅的音乐。
  • 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严肃;色: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 矫枉过正矫:扭转;枉:弯曲。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言归正传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 反正拨乱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 邪不伐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同“邪不犯正”。
  • 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 返邪归正犹言改邪归正。
  • 刚正不阿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 弃邪归正不再干坏事,走上正路。
  • 正经八板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 正名定分辨正名分,使名实相符。
  • 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 正色厉声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 正正气气正派。
  • 严气正性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 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气”。
  • 明婚正娶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 邪不敌正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 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亦作“邪不伐正”。
  • 黜邪崇正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 邪不压正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正派的事物。
  • 正冠纳履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 正经八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 正明公道指正大光明。
  • 义正辞严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 正视绳行谓言行正直。
  • 正正经经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 堂堂正正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 强词夺正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同“强词夺理”。
  • 端人正士指端庄正直的人。
  • 革邪反正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 明媒正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 明媒正娶明、正:形容正大光明。旧指正式婚姻。
  •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 匡谬正俗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正大堂煌犹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 正理平治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 正言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 守正不回坚守正道,不屈从。
  • 守正不挠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 守正不桡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同“守正不挠”。
  • 邪不胜正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 公正不阿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 正言厉颜话语严正,表情严肃。同“正言厉色”。
  • 正正堂堂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字正腔圆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 革命反正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 邪不干正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 正颜厉色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 正正之旗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 歪打正着比喻方法本来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也比喻原意本不在此,却凑巧和别人的想法符合。
  • 就地正法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恶不去善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 爱生恶死恶:厌恶。喜爱生存,厌恶死亡。
  • 狗恶酒酸比喻环境险恶,使人裹足不前。
  • 疾恶如风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恶迹昭著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恶迹昭着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迁善去恶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同“迁善黜恶”。
  • 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逢恶导非指逢迎坏人,助长恶行。
  • 除恶务尽恶:邪恶;务:必须。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
  • 恶语伤人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 讨恶翦暴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 穷山恶水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狂风恶浪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
  • 改恶从善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
  • 改恶行善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 贫嘴恶舌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同“贫嘴贱舌”。
  • 不恶而严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鬼怕恶人比喻凶恶的人惧怕更凶恶者。
  • 同恶共济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同恶相济”。
  • 同恶相求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 恶意中伤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 恶有恶报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 好逸恶劳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 好善嫉恶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 进善惩恶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同“进善惩奸”。
  • 进善黜恶进用贤善,黜退奸恶。同“进善退恶”。
  • 改恶为善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 逆风恶浪比喻险恶的形势。
  • 助桀为恶比喻帮着坏人做坏事。
  • 丑类恶物指坏人。
  •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粗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进贤屏恶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同恶相党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 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 恶衣粝食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 除邪惩恶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 恶作剧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恶恶从短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不十分苛责。
  • 自食其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 众好众恶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 畏影恶迹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逢君之恶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 无恶不造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同“无恶不作”。
  • 妍蚩好恶妍:美丽。蚩:通“媸”,丑陋,丑恶。美丽、丑陋、好与坏。原指写作的得失。
  • 十恶五逆指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同恶相助指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亦作“同恶相恤”。
  • 顺美匡恶歌颂美善,纠正过失。
  • 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 祸稔恶积犹言祸盈恶稔。指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 恶醉强酒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毒泷恶雾恶劣的云雨雾气。比喻暴虐凶残的黑暗势力。
  • 褒善贬恶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以恶报恶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赃盈恶贯指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 居心险恶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 迁善黜恶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 同恶相恤指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同“同恶相助”。
  • 恶贯已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同“恶贯满盈”。
  • 极恶穷凶指极端凶恶。
  • 恶性循环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 恶语相加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 祸盈恶稔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
  • 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
  • 讳恶不悛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贯盈恶稔犹言恶贯满盈。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 做好做恶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
  • 穷凶极恶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
  • 遏恶扬善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从恶若崩崩:倒塌。学坏像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以大恶细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彰善瘅恶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 改恶向善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好佚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同“好逸恶劳”。
  • 稔恶盈贯指所积罪恶之多,达于极点。
  • 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恶衣蔬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同“恶衣菲食”。
  • 恶湿居下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 疾恶如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 植善倾恶指培植善者,倾覆恶类。
  • 嫉恶如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 嫉恶若仇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同“嫉恶如仇”。
  • 掩恶扬善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 劝善黜恶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长恶靡悛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进贤黜恶犹言进贤黜佞。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恶积祸盈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为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深恶痛绝恶:厌恶;痛:痛恨;绝: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疾恶若雠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 欺善怕恶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恣凶稔恶犹穷凶极恶。
  • 痛深恶绝极端痛恨、厌恶。
  • 好恶不同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 贪生恶死贪恋生存,害怕死亡。同“贪生畏死”。
  • 从恶如崩指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 劝善戒恶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 瘴乡恶土瘴:瘴气。指瘴气、瘴疠流行的贫瘠和落后的地方。
  • 文奸济恶掩饰奸诈,助长恶行。
  • 稔恶藏奸长期作恶,包藏祸心。
  • 隐恶扬善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凶神恶煞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
  •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恶紫夺朱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 溢美溢恶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 深恶痛嫉嫉:憎恨。极其厌恶、痛恨。
  • 刚肠嫉恶刚肠:性情刚直;嫉:憎恨。性情刚直,憎恨邪恶。
  • 好善恶恶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 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剗恶锄奸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 长恶不悛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无恶不作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罪恶昭著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剪恶除奸剪、除:扫除。扫除恶人与奸人。
  • 恶叉白赖耍无赖,无理取闹。
  • 恶尘无染指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
  • 恶贯满盈贯:穿钱的绳子;盈:满。罪恶之多,犹如穿线一般已穿满一根绳子。形容罪大恶极,到受惩罚的时候了。
  • 敝绨恶粟指衣食粗劣。
  • 恶语中伤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 恶居下流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
  • 进善退恶进用贤善,黜退奸恶。
  • 无恶不为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同“无恶不作”。
  • 罪恶贯盈犹言恶贯满盈。
  • 稔恶不悛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 同恶相济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 恶籍盈指犹恶贯满盈。
  • 恶言詈辞中伤辱骂的言辞。
  • 敝綈恶粟指衣食粗劣。
  • 为非作恶做种种坏事。同“为非作歹”。
  • 衅稔恶盈犹言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
  • 元恶大奸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 积恶余殃多行不善,则会遭受恶报。劝人不要行恶,以免祸延子孙。
  • 罪恶滔天滔天:漫天,弥天。形容罪恶极大。
  • 罪恶昭彰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 造恶不悛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 嫌好道恶说好道坏。指挑剔苛求。
  • 恶声恶气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 党恶佑奸指偏护奸恶。
  • 作恶多端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 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
  • 罪恶深重指做了很大的坏事,犯了很大的罪。
  •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 极恶不赦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 掩恶扬美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同“掩恶扬善”。
  • 诸恶莫作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刬恶锄奸铲除凶恶奸邪之人。
  • 元恶大憝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
  • 十恶不赦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 元奸巨恶指大奸首恶。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