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身体力行

shēn tǐ lì xíng
set an example by personally taking part
“身体力行”的成语拼音为:shēn tǐ lì xíng,注音:ㄕㄣ ㄊㄧˇ ㄌㄧˋ ㄒㄧㄥˊ,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年代:古代成语,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基本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例句: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拼音 shēn tǐ lì xíng
注音 ㄕㄣ ㄊㄧˇ ㄌㄧˋ ㄒㄧㄥˊ
词性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 set an example by personally taking part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例句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为堂奥。 ★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身体发肤
下一个成语: 身退功成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鱼尾雁行指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 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 言行若一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 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 草偃风行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 流水行云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行同狗彘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 行踪无定行踪:行动的踪迹。指在各处来往出没,没有固定处所。
  •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言听事行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 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
  • 庆吊不行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 日行千里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惊人。
  • 及时行乐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行思坐筹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同“行思坐想”。
  • 势在必行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 恣意妄行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 论功行封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
  • 流行坎止流:水顺势流;坎:低陷不平。顺流而行,遇险即止。比喻顺利时出仁,遇挫时退隐。
  • 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 行成于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 行之有效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 改行从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 鱼贯而行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 夜行被绣指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
  •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看人行事根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及身分的高低来处理事情。
  • 儿女成行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 昼夜兼行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 行动坐卧泛指人的举止和风度。
  • 轻薄无行指轻佻浮薄,品行不好。
  • 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
  • 行尸走肉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 改恶行善不再做恶,转做好事。
  • 矫情饰行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 肆虐横行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 肆意横行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 霜行草宿指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 禁止令行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 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 恭行天罚奉天之命进行惩罚。古以称天子用兵。
  • 鹭序鸳行白鹭、鸳鸯群飞有序。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
  • 步线行针比喻周密布置。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一言一行每句话,每个行动。
  • 倍道兼行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 寻行逐队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 直情径行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 砥行磨名磨砺德行与名节。
  • 材茂行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材茂行絜絜,同“洁”,干净,廉洁。才智丰茂,行为廉洁。
  • 孤行一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 疑行无成疑:怀疑,犹豫。行动犹豫疑虑,就不能成功。
  • 行步如飞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 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 独行独断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同“独断独行”。
  • 幼学壮行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 好行小慧爱耍小聪明。
  • 德浅行薄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 照功行赏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
  • 造次行事匆忙做事。
  • 货赂大行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 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 班功行赏按照功劳大小,依次给予赏赐。
  •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 卖俏行奸指卖弄媚态诱惑人,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 草行露宿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 横行逆施指做事违反常道,行为不轨。
  • 虎步龙行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风行电掣掣:闪过。像风一样飞驰而过,像闪电一样一闪即逝。形容非常迅速。
  • 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 乘云行泥比喻地位高下悬殊。
  • 材朽行秽指无才无德。有时用为谦词。
  • 行行蛇蚓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 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奸诈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恶劣到极点。
  • 有文无行虽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表示自己是个硬汉,对别人毫无隐瞒。
  • 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行藏用舍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 遁天妄行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 行古志今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指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 衣绣昼行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 行香挂牌学政到省后例行的仪式。行香:到孔丘庙烧香。挂牌:出牌公告考试地点、日期等。
  • 施施而行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 行浊言清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旁行斜上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 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 膝行匍伏伏地爬行。同“膝行蒲伏”。
  • 代拆代行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
  • 风行草从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同“风行草偃”。
  • 天行时气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 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
  • 言文行远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 相机行事相:察看;机:机会。观察时机,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 五行俱下指读书敏捷神速。
  • 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 草靡风行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 素隐行怪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 倍道而行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 各行其志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同“各从其志”。
  • 有口无行有虚言而无德行。
  •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 随行就市指按市场行情行事。
  • 随行逐队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 星行夜归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
  •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防心摄行指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 行不贰过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 不拘细行犹不拘小节。
  •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 独行其道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 行者让路行走的人相互让路。指大家都谦逊有礼。
  • 行针步线比喻设计划策。
  • 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膝行而前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 改行为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 三句不离本行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 末节细行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
  • 一百二十行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 躬行实践亲身实行或体验。
  • 当行出色指做本行本业的事,成绩特别显著。
  • 山止川行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 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
  • 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 一行作吏一经做了官。
  •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贿赂并行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指行贿受贿的事情到处都有。
  •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 乘伪行诈指弄虚作假。
  • 好行小惠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
  • 潜德秘行指不为人知的德行。同“潜德隐行”。
  • 行不副言指言行不一。
  • 行不苟合指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 独断独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 行色怱怱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同“行色匆匆”。
  • 行同狗豨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 行侠好义指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计勋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同“计功行赏”。
  • 改行迁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 改行自新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 功行圆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志洁行芳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 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货贿公行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 微服私行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 祸不单行祸:灾难。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 鱼贯雁行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 大行大市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
  • 江河行地江河永远在陆地上奔流。比喻事情明显,无庸置疑,颠扑不破。
  • 言行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 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 昼伏夜行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
  • 行行出状元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能做出优异的成绩。
  • 半路修行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一目五行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风行电照形容迅速威猛。
  • 风行革偃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 风行雷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 风行一时风行:象刮风一样流行。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
  • 水宿山行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 龙行虎变比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径行直遂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 量力而行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搀行夺市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 星行电征象流星闪电。比喻奔驰迅速。
  •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 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 卓尔独行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 行号巷哭行:路;号:大声哭叫。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形容人们极度悲哀。
  •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行奸卖俏指恣淫行邪,弄姿作态。
  • 行若狗彘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 行师动众谓指挥大军作战。
  • 计行虑义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 例行差事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 水到鱼行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
  • 鹅行鸭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 威重令行权势大,有令必行。
  • 曲学诐行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 经明行修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 龚行天罚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 言听行从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言行不符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知易行难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 矩步方行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 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 信步而行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 云行雨施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猜枚行令猜枚:一种酒令,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数目等。现亦指划拳。行令:行酒令。喝酒时行酒令。
  • 狗行狼心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砥节厉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 风行水上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 风行一世指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 龙行虎步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砥行立名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 高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嘹亮。
  • 孤履危行指行为孤高独特。
  • 孤行己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潜德隐行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 论功行赏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冥行盲索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 行不从径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 行不胜衣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 行不逾方指行动不逾越法度。
  • 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行思坐忆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 禹行舜趋原指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 衣锦昼行穿了锦绣衣裳在白天出行。旧时形容在本乡做官,或在外地做官告老回乡,荣耀异常。同“衣绣昼行”。
  • 行同能偶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 行险徼幸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 令不虚行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 逆施倒行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同“逆行倒施”。
  • 肆行无忌恣意横行,无所顾忌。
  • 逆行倒施犹言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 困知勉行困知:遇困而求知;勉行:尽力实行。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 瑰意奇行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同“瑰意琦行”
  • 乐行忧违指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
  • 瑰意琦行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 改玉改行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 言芳行洁指言行高洁。
  • 躬体力行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坎止流行遇坎而止,乘流则行。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
  • 革心易行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 言行相悖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 恩威并行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 踽踽独行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 令行如流指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 倍日并行日夜赶路。
  • 才高行厚厚:不可轻薄,端谨。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 贿货公行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 风行草靡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
  • 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风行电击形容气势迅猛。
  • 风行电扫形容气势迅猛。同“风行电击”。
  • 便宜施行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 便宜行事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 鸭步鹅行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
  • 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 冥行擿埴冥:昏暗;冥行:夜间行路;擿:点;埴:地。夜间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着手杖点地而行。比喻研求学问,不识门径,暗中探索。
  • 顺水行舟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顺应情势说话行事。
  • 计功行封犹言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行号卧泣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 却行求前指以倒退求前进,比喻方法不对,因而不可能达到目的。
  • 行将就木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 行眠立盹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 亏心短行亏损天良,行为恶劣。
  • 行尸走骨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 衣锦夜行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 独行踽踽孤零零地一个人走路。
  • 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 霸道横行犹言横行霸道。指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克己慎行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 逆水行舟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矫言伪行指言论、行为虚伪不实。
  • 用行舍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 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膝行蒲伏伏地爬行。
  • 膝行肘步用膝盖和肘部匍匐前进。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与人平起平坐。
  • 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 货赂公行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 躬行节俭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 寸步难行连一步都难以进行。形容走路困难。也比喻处境艰难。
  • 反经行权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 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
  •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 狗心狗行比喻歹毒的心肠、行为。
  • 狼心狗行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 才高行洁才智高超,操行纯洁。
  • 横行霸道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 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 风行草偃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 风行雨散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同“风流云散”。
  • 并行不悖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径情直行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 谨行俭用谨慎行事,节省费用。
  • 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 谨言慎行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 不护细行指不注意小节。
  • 果行育德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 偃武行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行间字里指文章的字句中间。
  • 行兵布阵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 饰情矫行指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
  • 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 行思坐想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 迟迟吾行迟迟:慢慢地。原指慢慢考虑考虑再走。形容恋恋不舍地离开。
  • 行住坐卧指一举一动。
  • 规行矩步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 言不顾行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 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 雷令风行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 貌合行离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同“貌合神离”。
  • 索隐行怪索:探索;隐:隐暗的事;行:从事;怪:怪事。求索隐暗的事情,而行怪迂之道。意指身居隐逸的地方,行为怪异,以求名声。
  • 按行自抑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 鹤行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同“鹤立鸡群”。
  • 志美行厉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无胫而行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 言清行浊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形容人言行不一。
  • 畅行无碍毫无阻碍地通行或流通。多指事情能顺利地进行。亦作“畅通无阻”。
  • 言听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 言行相符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 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 云行雨洽比喻广施恩泽。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直道而行比喻办事公正。
  • 横行无忌横行:指行动蛮横;无忌:无所顾忌。指倚仗暴力,毫无顾忌地干坏事。
  • 横行直走任意奔走,毫无顾忌。
  • 我行我素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 三十六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 孤行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锦衣行昼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 行家里手里手:内行人。指精通这种业务的人。
  • 庸言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 不矜细行指不注重小事小节。
  • 见机而行见机:看时机,看情况。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 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 不虚此行虚:空、白。没有空跑这一趟。表示某种行动还是有所收获的。
  • 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泣数行下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 正视绳行谓言行正直。
  • 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 衣绣夜行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 言从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 择善而行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 奉行故事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 窒碍难行窒:阻塞不通。阻碍太多,难以实行。
  • 九行八业指各种行业。
  • 溯水行舟指逆水行船。
  • 斜行横阵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
  • 贿赂公行贿赂:因请托而私赠财物;公行:公开做。指公开行贿受赂。
  • 横行直撞任意奔走,毫无顾忌。
  • 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 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同“砥节励行”。
  • 阴服微行微行:帝王、官吏隐藏自己身份改装出行。旧指帝王或官吏穿便装,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民访。
  • 紧行无好步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比喻过于仓促,事情就做不好。
  •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淫心匿行指思想邪乱、行为不正。
  • 先行后闻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行远自迩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 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电照风行如电光之照耀,如风之流动。比喻影响甚大。
  • 规行矩止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 功成行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 言方行圆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 文行出处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 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 山行海宿行于山间和宿于海上。指行旅艰险。
  •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 言行相副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 言行相诡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 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 鹭序鹓行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同“鹭序鸳行”。
  • 因公行私借公务谋取私利。同“因公假私”。
  •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 响遏行云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 深中笃行指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 借水行舟指趁势行事。同“借水推船”。
  • 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 胡行乱为犹胡作非为。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 三百六十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 独行其是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 跛行千里比喻只要努力不懈,即时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就。
  • 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 文人无行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 滔天罪行滔天:漫天。比喻罪恶极大。
  • 晓行夜住白天赶路,晚上投宿。形容旅途奔波劳苦。
  • 畅行无阻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
  • 挟主行令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坐言起行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 蜗行牛步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 秀出班行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才能优秀,超出同辈。
  • 元戎启行指大军出发。
  •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 鸭行鹅步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 行崄侥幸指冒险行事以求利。同“行险徼幸”。
  • 行易知难行:实施;知:知晓。实行容易,但通晓其道理却很困难。
  • 晓行夜宿晓:天明。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
  •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 横行不法横行:行动蛮横。肆无忌惮,专做违法的事。
  • 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 砥节励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砥,磨练。励,振奋;振作。
  • 托公行私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 淫言诐行指不正当的言行。
  • 烟视媚行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 按辔徐行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 肘行膝步匍匐前行,表示虔诚或哀戚。
  •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自行其是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余食赘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 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 猜拳行令划拳行酒令。形容宴饮欢畅。猜拳: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输者罚酒。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浑身解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 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 奋身不顾犹奋不顾身。
  • 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 百身何赎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断发纹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 身首异地指被杀头。同“身首异处”。
  • 操身行世犹言立身处世。
  • 设身处地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 一身五心比喻杂念很多。
  • 大显身手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 赤身露体指光着身子,衣不蔽体。也指赤祼全身,不穿衣服。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 分身减口指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同“分房减口”。
  • 灰身灭智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 以养伤身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 家破身亡家庭毁灭,自身死亡。
  •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了身达命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 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
  • 轻身殉义指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
  • 守身如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 以身试法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 身体力行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 谨身节用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粉身灰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 安身为乐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 杀身之祸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
  • 清身洁己指保持自身节操,身体力行。
  • 黄袍加身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 五短身材指人的身材矮小。
  • 砥身砺行犹言砥节砺行。指磨砺操守和品行。
  • 分身无术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 百身莫赎百身:自身死一百次;赎:抵。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 一身两役一个人做两件事。
  • 独善一身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 立身行己存身自立,行为有度。
  • 粉骨碎身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 杀身成义犹言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卑身屈体指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 人百其身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身外之物指财物等身体以外的东西,表示无足轻重的意思。
  • 反身自问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 身无完肤①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 身心交瘁身体衰弱,精神不振。
  • 洁身自爱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 终身大事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 降志辱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 立命安身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 进身之阶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 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文身剪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 摧身碎首即粉身碎骨。
  • 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 以身报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 身微力薄指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 身无长处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 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 反治其身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置身事外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 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 辱身败名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 半身不遂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 摇身一变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 了身脱命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 弃智遗身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一身两头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 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安身之地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忿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同“奋不顾身”。
  • 祝发文身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惹火烧身惹:引;身:本身。引火烧自己。比喻自找麻烦或自找苦吃。
  • 身单力薄人少力量不大。
  • 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 身后萧条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 身历其境历:经历;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 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 身退功成指功业成就,退隐家园。
  • 身无寸铁身边没有武器。指赤手空拳。
  • 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身做身当指自己做事自己承当。
  • 顶名替身犹言顶名冒姓。
  • 全身远害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孤身只影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容孤儿无亲。
  • 一身二任任:职务,责任。一个人承担两种职务。
  • 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指无所忌惮。
  • 杀身成仁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 身不遇时指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 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身强力壮形容身体强壮有力。
  • 以身许国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 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 束身自好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
  • 赤身裸体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 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 佻身飞镞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
  • 劳身焦思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容头过身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 遁身远迹犹言避世隐居。
  • 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 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惨死或严厉的惩罚。
  • 正身率下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艺不压身艺:技艺。技艺不会压垮身体。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越好。
  • 安身乐业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 灰身粉骨犹言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 愤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 灰身泯智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 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 身不由主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 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 身价百倍身价:指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提高。
  • 身名俱败犹言身名俱灭。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 身名两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同“身名俱泰”。
  • 以身试险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 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
  • 身微言轻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身无择行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 身遥心迩犹言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 披发文身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 毁不危身儒家丧制。指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同“毁不灭性”。
  • 润屋润身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 一身而二任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 立身处世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 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 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 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 身非木石指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 身家性命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 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 身名俱灭指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 赔身下气谦躬屈节,低声下气。
  •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 身显名扬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
  • 感遇忘身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 无容身之地①指没有栖身立脚的地方。②指羞愧而无处可以藏身。
  • 陨身糜骨犹言粉身碎骨。
  • 才广妨身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
  • 殒身碎首犹粉身碎骨。
  • 仅以身免仅:才能够;身:自身;免:避免。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
  • 省身克己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 丧身失节身受污辱,失去节操。
  • 大胆包身指胆量极大。
  • 孑然一身孑:单独。孤孤单单一个人。
  • 独善吾身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
  • 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 轻身重义指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
  • 齑身粉骨犹言粉身碎骨。
  • 言传身教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 文身翦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 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 澡身浴德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 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 身败名隳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 身当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同“身临其境”。
  • 身寄虎吻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身名俱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 身首异处首:头;异:不同;处:地方。指被杀头。
  • 束身就缚束:捆。束身:自缚。缚:捆绑。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束身自爱犹言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 身无寸缕指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
  • 身心交病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 碎身糜躯犹碎首糜躯。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 吞炭漆身以之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 病魔缠身指长期患病。
  • 徇国忘身徇:为国献身。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
  • 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现身说法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 身无立锥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
  • 洁身自守保持住个人自身的纯洁。
  • 厕身其间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 苦身焦思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 切身体会指自身遇到的经验。
  • 碎身粉骨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 只身孤影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 引火烧身原比喻自讨苦吃或自取灭亡。现多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缺点错误,以争取大家的批评帮助。
  • 戕身伐命指伤害身体。
  • 粉骨糜身犹言粉骨碎身。
  • 葬身鱼腹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身败名裂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 著述等身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
  • 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 身废名裂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束身自修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 身先朝露指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 身先士众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同“身先士卒”。
  • 洁身累行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
  •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退步抽身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首身分离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自身难保自己保不住自己。
  • 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 捐身徇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功遂身退指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同“功成身退”。
  • 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
  • 陷身囹圄囹圄:牢狱。指被关进监牢。
  • 束身受命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卖身投靠出卖自己,投靠有权势的人。比喻丧失人格,甘心充当恶势力的工具。
  • 碎骨粉身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同“碎身粉骨”。
  • 漆身吞炭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 典身卖命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借身报仇指舍身助人报仇。同“借交报仇”。
  • 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
  • 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