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

寻源讨本

xún yuán tǎo běn
Seeking the source
“寻源讨本”的成语拼音为:xún yuán tǎo běn,注音:ㄒㄩㄣˊ ㄩㄢˊ ㄊㄠˇ ㄅㄣˇ,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基本解释:指穷本溯源。,例句:清代·吴敬梓《儿女英雄传》:“众人讨论一日一夜,寻源讨本,莫能说定。”
拼音 xún yuán tǎo běn
注音 ㄒㄩㄣˊ ㄩㄢˊ ㄊㄠˇ ㄅㄣˇ
词性 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Seeking the source
年代 古代成语
解释 指穷本溯源。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例句 清代·吴敬梓《儿女英雄传》:“众人讨论一日一夜,寻源讨本,莫能说定。”
补充纠错
上一个成语: 寻幽探胜
下一个成语: 寻章摘句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补充纠错
  • 小本经营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 返本还源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木落归本犹言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
  •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本支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有本有原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 去末归本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 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 本来面目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本性难移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 返本还元犹言返本还源。
  • 去本趋末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 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将本求财用本钱谋求利润。同“将本求利”。
  • 极本穷源指彻底地推究本源。
  • 英雄本色英雄:杰出的人才。杰出人物的本来面貌。多指杰出的人物必然有非凡的行为、举动。
  • 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拔本塞原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
  • 谨本详始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 积基树本缔造基础,树立根本。
  • 强枝弱本比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 当行本色当行:内行。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后亦指精通本行,而且成绩特别突出。
  • 还元返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同“还原反本”。
  • 返本朝元犹言返本还源。
  • 还原反本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 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 本同末异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本枝百世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 强本弱枝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三句不离本行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 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 离本徼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看家本事指自己特别擅长的本领。
  • 有本有源指有根源;源源本本。同“有本有原”。
  • 去本就末指弃农经商。
  • 元元本本元元:探索原始;本本:寻求根本。原指探索事物的根由底细。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 本乡本土指本地,家乡。
  • 报本反始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 绝其本根本:草木的根。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 强本弱末犹强干弱枝。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 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 清源正本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 看家本领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 弃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同“弃本逐末”。
  • 弃本逐末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不惜工本惜:吝惜。指舍得出本钱。
  • 逐末弃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 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 降本流末犹言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源源本本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
  • 逐末舍本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江山好改,本性难移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 务本抑末从事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
  • 追本穷源穷:寻求到尽头。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 损本逐末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同“弃末反本”。
  • 探本穷源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 除恶务本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离本依末丢掉根本,追逐末节。同“离本趣末”。
  • 秉要执本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慈悲为本慈悲:慈善和怜悯。原佛教语,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
  • 本相毕露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 依本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 离本趣末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深根固本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同“深根固柢”。
  • 弃末反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 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 弱本强末指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 正经八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同“正经八百”。
  • 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
  • 返本还原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追本溯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 寻源讨本指穷本溯源。
  • 本固邦宁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
  • 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 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 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强本弱支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同“强本弱枝”。
  • 德本财末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 进本退末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 根深本固指根基深厚牢固。
  • 积本求原从根本上探求。
  • 整本大套指有计划、有条理、全面。
  •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 舍本求末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汲古阁本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
  • 捐本逐末捐:抛弃;逐:追逐。指抛弃根本,追求末节。
  • 掂梢折本垫钱亏本。梢,钱的市语。
  •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以""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补充纠错
  • 寻行逐队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 经丘寻壑指游览山水。
  • 寻壑经丘寻幽探胜,游山玩水。
  • 自寻短见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
  • 枉尺直寻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 拔树寻根比喻追究到底。
  • 无际可寻找不出缺漏之处。
  • 骑马寻马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 鼠穴寻羊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 寻事生非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 问柳寻花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指狎妓。
  • 寻消问息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 寻踪觅迹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 寻欢作乐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 异乎寻常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 无迹可寻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
  • 吊古寻幽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 寻弊索瑕犹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自寻烦恼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 哑子寻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 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 逐影寻声指多方寻求罅隙。
  • 买笑寻欢嫖娼狎妓,寻欢作乐。同“买笑追欢”。
  • 寻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 寻死觅活寻:求,找。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 追根寻底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觅迹寻踪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 索垢寻疵犹言吹毛求疵。
  • 非同寻常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 讨是寻非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 蹄间三寻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 蹄閒三寻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 寻花觅柳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蹄闲三寻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 寻瑕伺隙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
  • 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 寻根拔树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 寻幽入微寻幽:探究深奥难明的事理。入微:达到极其细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对深奥的事理探求达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 寻幽探胜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 寻枝摘叶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 寻流逐末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寻行数墨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 覆鹿寻蕉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寻根问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同“寻根究底”。
  • 寻根追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 东寻西觅指到处张罗。
  • 寻瘢索绽指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瘢,皮肤斑痕。
  • 寻根究底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相关汉字解释 补充纠错